[養生瑜伽~督脈]
督脈從生殖器向後,沿後背脊椎向上,
經長強、命門、至陽、大椎、風府等穴,
一直到頭頂百會穴,再越過頭頂向前,
經額頭至鼻樑、人中,進入上牙齦。
督脈多次與手足三陽經及陽維脈交會,
能總督一身之陽經,故又稱「陽脈之海」。
[養生瑜伽~督脈]
督脈從生殖器向後,沿後背脊椎向上,
經長強、命門、至陽、大椎、風府等穴,
一直到頭頂百會穴,再越過頭頂向前,
經額頭至鼻樑、人中,進入上牙齦。
督脈多次與手足三陽經及陽維脈交會,
能總督一身之陽經,故又稱「陽脈之海」。
[養生瑜伽~手少陽三焦經]
手少陽三焦經起於無名指末端關衝穴,經腕部陽池穴、外關穴,沿前臂外側中線上行,經肩髎穴,至耳朵後方下的翳風穴,繞耳而上至耳尖上端角孫穴,繞至耳前止於眉尾絲竹空穴。
[養生瑜伽~手厥陰心包經]
手厥陰心包經起於胸脅部,出心包,向下通過橫膈膜,與三焦聯繫,胸部支脈沿著胸中,出於乳頭外側天池穴,向上走至腋窩中,沿手臂內側中線而行,經肘橫紋中央的曲澤穴,腕橫紋上方內關穴,至掌心勞宮穴,止於中指尖中衝穴。
[養生瑜伽~手太陰肺經]
手太陰肺經起於體內胃、大腸、肺部,向上出體表至第一肋間中府穴與鎖骨下凹處雲門穴,沿上臂內面橈骨側而下經肘、腕、大魚際,止於拇指甲外側少商穴,分支往食指接手陽明大腸經。
《素問》中記載:「肺者,相傅之官,治節出焉。」〝相傅〞即輔助君主之意,〝治節〞即治理、調節之意,因此肺和心的機能是相互協調的,才以維持正常臟腑功能及生理活動。
[養生瑜伽~手陽明大腸經]
手陽明大腸經起於食指橈側商陽穴,沿手臂外側前緣,至肘部肩部,一路向後與脊柱的大椎穴相交,再向下進入鎖骨,經過肺到大腸,一路向上走向頸部,通過面頰,在人中穴交叉,至鼻旁的迎香穴,接足陽明胃經。
與手陽明大腸經關係密切的內臟有肺及大腸,肺經與大腸經互為表裡,肺與大腸的病症會相互影響。疏通大腸經氣血可以預防及改善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的症狀。
[養生瑜伽~手太陽小腸經]
手太陽小腸經起於小指外側少澤穴,沿手臂尺側後緣上行,至肩關節後方,經肩胛骨中央,轉至面部,止於耳前的聽宮穴。
小腸經主宰人體消化系統,吸收營養以運送至心臟,因此有「心之府」之稱。其穴位主治頭臉部、眼耳鼻口,及所經部位相關的疾病。
[養生瑜伽~足陽明胃經]
足陽明胃經是人體分支最多的一條經絡。主要路線自鼻翼起,上行至眼下承泣穴,往下經胸腹部,沿腿部前外側下行至足背,進入中趾內側趾縫,出次趾末端。
脾胃為後天之本,掌管著能量的吸收與分配。
[養生瑜伽~足太陰脾經]
足太陰脾經起於腳拇趾內側隱白穴,沿足弓內側上行,經腿部內側,至腹部分成兩路,體內線走向脾及胸部深處,與手少陰心經交會,體表線走到腋下後再分成兩路,一條止於胸外側大包穴,另一條進入體內抵達舌部。
胃經與脾經互為表裡。中醫認為脾主運化,負責將胃收納之食物轉化生成氣血,輸送到各處,滋養全身組織器官。若脾的功能失常,會表現在消化系統、泌尿生殖系統等方面的疾病症狀。
[養生瑜伽~足少陽膽經]
足少陽膽經起於外眼角的瞳子髎穴,在頭臉部側面來回巡行,繞至耳後、頸部,往下分為體內及體表二路,經過肝、膽,合於大腿根部,再沿腿部側邊向下,經外踝部的前下方,止於第四趾外側,另有一路往大腳趾連接足厥陰肝經。
《黃帝內經・素問》中提到:「膽者,中正之官,決所出焉。」即說明膽與中樞神經的某些功能活動有關。膽主決斷,對於防禦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(如突受驚恐)的不良影響,以維持及控制人體氣血的正常運行,使臟腑相互協調。故膽氣怯弱者,可因驚恐致病,膽氣充實,則行事果斷不受影響。
膽經又與肝經互為表裡,關係密切,肝膽通暢代謝能力好,就不容易罹患高血脂高血糖方面的疾病。膽經功能失調,便易有口苦口臭、消化不良、容易疲倦、偏頭痛、肋脅痛、腰胯疼痛、坐骨神經痛、下肢外側腫脹疼痛、婦女帶下、月經不調等問題。
[養生瑜伽~足厥陰肝經]
足厥陰肝經起於大腳趾內側指甲緣大敦穴,經腳背第一二趾骨間的太衝穴,向上經過腳踝沿著腿部內側向上,走在腎經和脾經的中間,由下腹往上,最後到達胸腹部乳下肋骨緣的章門、期門穴。其分支再往上通過胸、咽喉、眼,與督脈交會于頭頂百會穴,另一分支則從肝往肺,接手太陰肺經。
[養生瑜伽~足太陽膀胱經]
足太陽膀胱經主要循行身體的背側。從內眼角的睛明穴起,上至頭頂,向後向下行於頸部,沿著脊柱到達腰部,向下通過臀部,沿著大腿後外側、小腿後側,出外踝後方,至小趾尖外側的至陰穴,與足少陰腎經相連。
[養生瑜伽~足少陰腎經]
足少陰腎經主要循行於下肢的內側以及軀幹的前面。起於足心的湧泉穴,經內踝並沿腿部內側後緣向上而行,經腹部、胸部,止於鎖骨下方的俞府穴,其中有一支脈通過肺往心臟,與手厥陰心包經連接。
《經絡與脈輪》
脈輪(Chakara)源自印度的古梵文,意思是能量如輪子般的轉動、永不休止。人體由七個脈輪相互串連,與宇宙的能量互相流動。這七大脈輪可以調節並匯聚能量,每個脈輪均有其對應的器官與腺體,七個脈輪若是正常運作、能量流動沒有阻礙,身體就能維持平衡的狀態。
經絡則是運行全身、溝通內外、調節體內各部位的網路,通過經絡系統的聯繫,維持全身組織系統的正常功能,使人體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。十二經脈與任督二脈為體內氣血運行的主要通路,每一經脈都和體內的臟腑功能相關聯,並在各經脈相互之間又有表裡配合的關係。
《淺談十二經脈》
經絡布滿全身,為氣血之通道,調節裡外、溝通上下。經為主幹,為直行的主要幹道;絡為分支,為橫向的聯絡道路。經絡將氣血津液與能量流通於人體五臟六腑,使全身協調與平衡,因此,經絡出了問題,人體就會生病。時常疏通經絡,循著經絡運行的走向來推拿按摩,就能使其保持暢通,達到健康養生的功效。
經絡中的經脈分為十二正經與奇經八脈兩大類。十二經脈聯繫各自所屬之臟腑,且彼此相通,有其一定之運行順序。中醫所說的臟腑,互為表裡、相互作用。臟屬陰,為主要器官,包括: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、心包;腑屬陽,為輔助器官,包括:小腸、膽、胃、大腸、膀胱、三焦。
經脈流向,分為「前」、「側」、「背」三類。